《玉缘》
暮春时节,江城武汉的空气中飘着梧桐絮。一位衣着素净的妇人踏进鉴宝节目的录影棚,颈间一抹翠色在镁光灯下泛着幽光。这翡翠项链的来历,倒教人想起古玩行当里\"千金买骨\"的掌故。
\"拙夫在拍卖会上掷了七千四百万。\"妇人说话时眼波微动,指尖轻抚过那方寸翠色。满座哗然,连见惯奇珍的专家都扶了扶眼镜:\"尊夫这般手笔,倒不怕走了眼?\"话音未落,观众席已腾起窃窃私语,有人嗤笑这是\"烽火戏诸侯\"的现代版。
这翡翠确非凡品。世人皆知钻石不过是碳的结晶,而缅甸老坑的翠玉,却是大地血脉凝结的精华。水头要透,色要正,纹要活——这般造物,往往百年难遇。此刻躺在绒布上的这件,纹路间竟暗藏五蝠献寿的吉兆,在强光下流转着千年寒潭的幽光。
看客们伸长脖颈,目光如钩。有叹伉俪情深的,有疑是赝品的,更有人揣测那丈夫怕是着了\"杀猪盘\"的道。妇人粗布衣衫与天价珠宝的反差,恰似明珠蒙尘,反倒激起更多揣测。世间看客向来如此,宁信金玉其外,不信素心其中。
展开剩余50%忽见妇人纤指一挑,翠玉应声而落。满场倒吸凉气声中,她笑言:\"纵是假的,也是真的心意。\"这话倒显出几分魏晋名士的旷达。老专家戴上麂皮手套,执电筒的手竟有些发颤——那光束穿透玉石的刹那,他看见乾隆年间匠人雕琢的刀痕,在翡翠肌理中化作流云蝙蝠。
\"御库旧藏不过如此!\"专家一声叹,惊破录影棚的寂静。原来这翠玉乃缅甸贡品,当年和珅府上流失的旧物,如今市价早逾亿元。主持人慌忙捧来锦盒,却见妇人已将玉佩回颈间:\"既是夫君所赠,自当常伴左右。\"
散场时,梧桐絮落得更密了。有人翻出妇人丈夫的底细,原是隐于市井的收藏大家;也有人叹服这对夫妻\"藏富若虚\"的智慧。想来世间至宝,终不及相知相惜的情分。愿天下有情人,皆能如这翡翠般,在岁月打磨中愈见光华。
发布于:山西省鸿越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